看標題就知道今天♥Qiao♥分享的這篇文章,十分的沉重..
在進入沉重話題前,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較輕鬆的話題好了..
話說前天是超級月亮現身的日子..
什麼是超級月亮呢?
前天下班後,♥Qiao♥的Line就充滿了月亮的蹤影..
有內湖的、101的、汐止的、宜蘭的、火車上(?)的,哈哈..
IG跟微博上更是出現了韓國的,哈哈哈
雖然都是同一顆月亮,
但是不同角度,是不是美貌也不太一樣呢?
就來看一下超級月亮IN TAIPEI及IN ILAN的美照吧~
不過雖然超級月亮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,
♥Qiao♥的另一位절친還特地跑到新月橋看~
我可是……都沒看= =
一是我忘了~
二是我在騎車~要專心!!
所以~就沒看啦~不過看家人朋友傳的照片就很滿足啦~~~
哈哈哈..不過這幾天月亮還是特別圓,不妨抬頭看看唷~
好啦~輕鬆的話題結束了,現在就來進行沉重的主題..
♥Qiao♥會分享這篇文章,
是因為,最近在醞釀月底要出國,
開始慢慢準備出國遊玩的東西啦~
就在這時,♥Qiao♥看了FB,發現了這篇在PTT分享的文章,
覺得很值得人省思~
所以就決定跟大大們分享一下~~
這篇文章出自於PPT,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在TVBS專欄寫下的文章
內容大致是在說明,一位諮商心理師,接受了一對與他在同一個義工單位服務的父母請託,幫他們的小孩做心理諮商,
這個孩子為達成父母對他的期望,放棄了自己想要念的科系,選擇了父母希望他念的醫學系,最後為了做回自己,也不讓父母失望,選擇付出了生命…..
故事裡的小孩,從小到大成績都是資優生,在資優班的成績更是名列前茅..
人人都說他是準醫科生,但他不想當旁人口中的醫科生,他想選擇他想要念的生命科學系..
一開始,他選擇當時最好的方式,就是讓成績爛到上不了醫學系,就可以做自己..
最後他依舊還是考上了父母所期望的醫學系..
為了不讓父母失望,他也選擇填了某私立大學醫學系..
他跟心理師說.. 「我還是會照他們的意思填,繼續做他們眼中的好孩子。上大學後,再做回自己。」
這句話成為了他埋下的一顆震撼彈..也是他與心理師最後一次見面..
心理師也想辦法要挽回這年輕的生命即將終結的事..積極與小孩的父母聯絡,但卻毫無音訊..
心理師最後甚至下了最後通牒….他說:「如果你們還想要這個孩子,請主動與我約時間一聊。」
終於,孩子的父母與心理師見了面,但這對父母聽不進心理師的勸諫..
認為是他多慮,這件事絕對不可能發生..
最後..在大學開學的季節,某天午後,心理師收到了這對父母的訊息…
原來..這個孩子在那天早上被發現在外宿的房間裡燒炭輕生了,
留下了一段話:『親愛的爸媽,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,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?』
這下父母才恍然大悟,知道自己只想著讓孩子照著自己為他舖的路走,忘了去了解孩子心裡的感受..
以下內容轉自TVBS及PPT網站((連結在下方))
考上醫學系後自殺,資優生:父母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?
(作者/陳鴻彬:諮商心理師/資深輔導教師。從事心理諮商、青少年輔導工作近二十年,現為資深高中輔導教師暨諮商心理師。擅長以家庭系統取向及多元文化觀點切入心理諮商、親職教育工作。)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個案的葬禮,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。
而我,忍不住在心裡反覆想著:這一場葬禮,是不是有機會可以避免?
●渾身是刺的孩子
「是我爸媽要我來的,但我不需要跟人談,你別白費力氣。」初次見面時,他說。活像隻刺蝟,卻也直率而坦白。
「我明白,因為你的語氣已經傳達出你有多不爽。」我不受影響,倒是他自己聽了後忍不住「噗哧」一聲笑了出來。
嚴格說來,他不算是我的個案,更不是我的學生,純粹只是因為他的父母曾與我在同一個義工單位服務,有些許交情,所以希望我能夠與他們正就讀高三資優班的兒子談一談。
至於這對父母的訴求,他們不好意思明講,但因為已被許多家長請託過,所以我心裡大概猜得出來。
「雖然我認識你爸媽,但我不是他們的『打手』,更沒有領他們的薪水,所以也毋須『效忠』他們。」我喜歡直來直往。
聽到「打手」、「效忠」這些字眼,他笑得更開了。
「你真的很有趣,跟其他我爸媽找來『輔導我』的人很不一樣,夠直白。」
「看來,我不只不是第一個『官方代表』,可能連十名內都排不進去?」我們相視而笑。
第一次見面的剩餘時間裡,就在聽他分享「遇過哪些種類的『官方代表』」中度過。
看著笑逐顏開的他,我知道:他的防衛,放下了。
●資優生的原罪
從小到大,不只一路就讀資優班,在資優班裡更是名列前茅,大家都說他是「準醫科生」。這個向來孝順、聽話的孩子,讓這對父母很自豪。
但,特別的是:高中二年級以後,他的成績明顯滑落很多。「再這樣下去,怎麼上得了國立大學醫學系?」他父親憂心地說,母親則在一旁靜默不語。
與這孩子接觸幾次後,他學習上的天賦以及聰明的模樣,都令我印象深刻。我不禁萌生好奇:成績退步,是他「不為」?還是「不能」?
隔週見面時,我轉述了他爸爸的話。「奇怪,為什麼成績好,就一定得念醫學系?」他嘲諷地說,嘴角牽動了一下。
「那你愛什麼系?」我直接破題。
「生命科學系。」他回答得也俐落。
「但我爸媽眼裡只有醫學系,從來不問我喜歡什麼;即使我說過,他們也假裝沒聽到。」
「所以最好的方式,就是讓成績爛到上不了醫學系,就可以做自己。」我歪頭看著他。
「我果然不能小看你!」他說完,偌大的空間裡,留下我們兩個人清朗的笑聲。
●死諫
「學科能力測驗」(一種大學入學考試)成績公告後的隔天,他來找我。
他依舊拿了一個有機會錄取私立大學醫學系的成績;照理說,他應該會憂愁於「無法照自己的喜好填志願」。可是他沒有。
「你有什麼打算?」我問。
「我還是會照他們的意思填,繼續做他們眼中的好孩子。上大學後,再做回自己。」他表情漠然,不帶情緒,讓我有點不寒而慄。
我依稀感覺到些什麼不對勁。問他:「你打算怎麼做回自己?」
他笑著搖搖頭,喃喃地說:「你不會想知道的!」
沒想到,這也成了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。
我約了父母見面。但自從孩子的成績公告後,他們態度變得冷漠,多次以「忙碌」為由推託見面,直到我下最後通牒,留了訊息給他們:「如果你們還想要這個孩子,請主動與我約時間一聊。」
「他現在確定可上得了醫學系,雖然不是國立的,我們不甚滿意,但尚可接受。所以我想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吧!」一見面時,父親劈頭就說。
「當然,如果你們所謂的沒問題,是指『上醫學系沒問題』,那的確是。」
我看了一下這對父母,深呼吸了一口氣,緩緩地把每個字說清楚:「但他的情緒狀態,可能會有不小的波動,甚至有自我傷害的風險。請你們務必多關心他的感受與生活,了解孩子想要什麼。因為比起成績,這件事更令我不安。」
「老師,你多慮了!我太了解這孩子了,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。」父親笑著說。感覺笑裡還帶點「大驚小怪」的嘲弄。
我突然發現,那種「被嘲弄」的感覺,或許就是這孩子十幾年來最熟悉的感受。
「該提醒的,我已經提醒了;而且,他是你們的孩子,不是我的。」我的話語裡,其實帶著情緒,但這對父母是否能感受得到,還是,依然選擇漠視這些情緒?就像一直以來漠視孩子的情緒那樣。
時光飛逝,我淹沒在日常忙碌的時間流裡,不知不覺像快轉般,到了九月底各大專院校開學的季節。
微涼的午後,我手機進來了一封訊息。打開之後,我顫抖著身體,頹坐在辦公室椅子上,久久無法自已。
「我們錯了,不該沒聽進去你的話。孩子今早被發現在外宿的房間裡燒炭輕生,學生證下壓著遺書,上頭只有簡單幾個字:『親愛的爸媽,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,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?』他的告別式,我們希望你可以來送他最後一程,這是我們僅存少數還可以為他做的事情之一。」
我幾乎可以想像得到打著這些文字時,父母的心情有多悲痛。
只是,這一切,其實有機會可以避免的,不是嗎?
●心理師暖心分析
給身為父母的你:
我們都是一邊長大,一邊遺落某些幼時曾有過的夢想或願望。
這些失落,或許是因為能力的限制,環境的不允許,或是經濟方面的不足。
帶著這些遺憾往前走,直到有一天,當我們成為「父母」。
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有機會實現,並在孩子身上投射我們自己的期待。
渾然忘記:孩子,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而非我們用來填補遺憾與失落的工具。
孩子,更不是我們的「事業」,別把他們當成事業來經營。
尤其是當孩子乖巧、聽話,更容易使我們慣性忽略他們的聲音,而只專注在我們自己身上。
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議題得面對,也會有自己的生涯、婚姻與家庭,這些課題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一路走來,我們都深刻有感,卻總在面對稚幼的孩子時拋諸腦後。
●給身為孩子的你:
相對的,親愛的孩子,我也希望你能明白:
很多時候,父母以愛與保護為名,實則出於他們自身的焦慮,並不自覺強加他們的價值觀在孩子身上,走在他們以為安全舒適的軌道上。
但他們沒有能力覺察,導致你需承受這些不合理的期待,以及他們的失落。
基於對父母的愛,你選擇順從、聽話,默默承受這一切,卻讓自己越來越辛苦。
因為,順從與聽話,容易讓父母誤以為你喜歡,或是你沒意見、沒感覺,
日積月累下來,反倒愈加鞏固他們「慣於主導孩子生命方向」的互動模式,以為這樣對子女是好的,並且越來越難加以鬆動。
隨著他們日漸老邁,適應與調整能力也會漸弱,若此時才被迫去面對子女的不順從,不也是種殘忍?
就像我在諮商室裡時常被問到:「我這樣做,對我爸媽會不會太刺激?他們承受得了嗎?」
而我,通常會反問:「如果你什麼都不做,一年後的他們,就會更有辦法承受嗎?」
子女,往往出於好意,不忍父母難過與失望,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。
然而,假使「獨立自主」是你期盼的道路,那麼或許真正該思考的是:可以如何幫父母打「心理預防針」,強化他們的心理準備度?
即使無法以優雅的姿態面對孩子獨立紀念日的到來,至少親子間可以少些衝突與傷害,
甚至避免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孩子與父母那般,付出過大的代價,招致我們最不樂見的「雙輸局面」。
●療心練習與叮嚀
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父母主導的重大決定有些負向情緒,而且難以消化時,
有別於過去總是習慣聽從與承受,你可以有不同選擇──透過循序漸進的表達練習,重拾生命自主權。
這份找回生命自主權的練習,建議可以從強度較小的事情開始。
練習步驟:
一、將生活中的「決定」分三級:
1初級:日常生活瑣事,例如家庭聚餐地點的選擇,放學或下班後的時間安排……等。
2進階級:足以改變生活型態的決定,例如住所的選擇、要不要買車……等。
3最高級:與生涯有關的重大決定,例如選擇就讀大學與科系、選擇工作、選擇伴侶……等。
二、從初級開始,練習對父母表達不同意見,或是表明想自己決定並期待被尊重。
初級的決定通常會引發的衝突與情緒張力較小,待反覆多次,父母逐漸適應之後,可再提升到「進階級」的決定,依此原則,提升至「最高級」。
TVBS原文在此:http://news.tvbs.com.tw/ttalk/blog_author_detail/5093
PPT分享在此:https://www.ptt.cc/bbs/WomenTalk/M.1479095142.A.752.html
看完這篇文章,我覺得很能發人省思..
我一直都覺得現在的小孩真的有時候比大人還累..
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比人差,從小就是才藝班、補習班...
讓孩子拼命學才藝,即使這不是孩子的興趣..
讓孩子拼命補習,即使孩子真的念不來..
學不好,就指責:”為什麼你學不會..”,卻沒有想過是不是孩子沒興趣..
成績差,也指責:"為什麼你不好好念書,為什麼你不認真複習..”,卻沒有想過你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滿,又是補習又是才藝..哪有時間念書..
所以孩子只能越來越晚睡..只為了要念書,拿到好成績,讓父母開心。然後..孩子就精神越來越不好,學習當然就越來越差了..
面對學習階段的選擇時,也是希望孩子就照你安排的路走..卻忽視孩子真正想要的選擇..
他喜歡修車、喜歡美髮、或是喜歡餐飲、喜歡服裝設計..
你卻偏偏要他念書,升大學,考研究所,
就為了讓他的學歷高一點..去大公司上班..去當醫生、當律師等高學歷的職業,
不是說當醫生、當律師不好,而是,孩子沒有興趣,卻要逼他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..
這不是為他好..而是施加了無形的壓力給孩子..讓他不快樂..
即使孩子知道這樣的選擇他會不快樂..但還是會選擇父母期望的那條路去走..只為了讓父母快樂..
父母,往往對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感到失落,所以將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,卻渾然忘記,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,孩子也有孩子的人生課題要面對
子女,往往出於好意,基於對父母的愛,不忍父母難過與失望,選擇順從、聽話,默默承受,卻讓父母誤以為你喜歡、沒意見、沒感覺,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。
所以…溝通..很重要!!
而且現在不是學歷高就有好工作..
看看現在電視常常報導..
技術證照有多少人去報名、考取..
希望孩子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上課、工作,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樂趣;
希望父母能夠不失望、不難過,以自己為傲,就是要選擇自己愛的科系、工作,讀得開心、做得快樂..
給父母:你可以協助孩子、給孩子建議方向,但不是強迫、命令他要走你為他選擇的路..
給孩子:你可以當個聽話的孩子,但不是盲目順從,要有自己的想法,但不要作奸犯科、不做違法的事..
最後..
♥Qiao♥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..
就是..
當意見相左時,不妨坐下來、平心靜氣的好好溝通、協調...彼此互相分析好與壞..找出最好的選擇、得到雙贏的結果!!
珍惜生命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
♥Qiao♥愛分享 以下是我覺得蠻值得分享的相關文章,有興趣的大大,歡迎點擊下方連結
覺醒父母──陪伴孩子迎接挑戰
小野:大家都用考試成績來比較自己的孩子
爸媽注意!這8種阿公阿嬤…超不適合帶孩子!
家庭與生活 聊關係
為孩子做這麼多還被怨,幹嘛呢?
健康的親子關係,理性溝通是關鍵
十大NG地雷語 爸爸媽媽2016可不要再犯了!
5種NG教養法,萬萬不可!
By ♥Qiao♥